
在当代中国文化与艺术领域,邓云从无疑是一位闪耀的名字。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多个学科中都有着非凡的表现。从古典诗词到书画篆刻,再到西方哲学经典的研究,邓云从先生的学术生涯可谓丰富多彩。
邓云从,原名成龙,1968年出生于江苏射阳。他的学术之路始于1987年至1992年间,师从江北宿儒虞山劲草老人。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学习了古典诗词、说文、书法以及篆刻,这些都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虞山劲草老人的教学风格独特,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种教育方式深深影响了邓云从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九十年代初,邓云从离开家乡前往长春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深造。在那里,他有幸师从丛文俊、汤余惠、吴振武等著名学者,专注于书法文献学与古文字学的研究。这段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也使他在古文字学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研究。
2004年,邓云从赴北京大学研究艺术美学,这一时期,他的学术研究方向逐渐转向更为广泛的领域。他开始探索艺术与哲学之间的联系,并尝试从中西文化的视角来理解艺术的本质。2005年至2006年,邓云从先后在闽南佛学院和苏州西园佛学研究所研习佛教唯识学,这使得他的思想体系更加多元化和深刻。

四十岁之后,邓云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传统经学的研究中。他在艺术实践上从书法篆刻转向中国山水画,力求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到了五十岁以后,他又深入研究西方哲学经典,试图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开创出独特的学术气象。
自2001年春起,邓云从开始执教于鲁迅美术学院。他与同事共同创办了鲁迅美院书法专业,为培养新一代书法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课堂上,邓云从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教授学生,他不用黑板书写,而是直接用毛笔在A4白纸上记录关键语词,然后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
除了日常教学外,邓云从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2007年,他应邀作为大会顾问参加了在马来西亚槟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佛学大会。此后,香港中文大学多次邀请他前往讲学,进一步扩大了其学术影响力。2020年秋,邓云从启动了“云从艺术人文系列巡回讲座”计划,旨在推动高校的艺术人文建设。该计划已在多所重点高校开展,受到了广泛好评。

邓云从是位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他的书法、山水画、篆刻作品均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早在1992年,他就曾在家乡江苏盐城市举办个人书法展,展现了其在书法领域的天赋与实力。2008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其定慧寺巷专门为其建立独立的书法工作室,支持他的艺术创作。
2012年,邓云从分别在长春、苏州举办了大型个人书法展,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同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草书离骚经》,这本著作展示了他在草书创作上的非凡驾驭能力与成就。他的作品还被辽宁博物馆、吉林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湖北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充分证明了其艺术价值。

除了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成就,邓云从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2021年秋天,他创作了一首长达二百六十句的古风长诗《鳍鸟吟》,这首诗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关注,被誉为“古韵新风”的佳作。他的另一首诗《兰亭歌》也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被多位教授在课堂上现场吟诵,甚至获得了著名学者柯小刚的高度评价。
邓云从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2021年,他被家乡江苏盐城市授予“江苏盐城世界自然遗产文化大使”称号,这是对他多年来致力于文化传播工作的肯定。2022年,在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之际,驻韩大使馆举办的“中韩学人学者艺术交流展”中,他的作品被列为第一,置于核心位置展出,彰显了其在国际艺术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邓云从是一位温雅淳和的学人,更是一位卓尔不群的艺术家。他的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会继续创造出更多富有文化品格与艺术生命精神的作品,为中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张建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