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好有你|扎根乡村育桃李 履职为民绽芳华 盐都区人大代表、大冈小学副校长韩小云

快报民生
2025-06-24

在盐都区大冈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有这样一位教育工作者:她扎根农村教育27年,用青春丈量三尺讲台,以赤诚浇灌乡村幼苗,从青涩的师范毕业生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从普通班主任到教学管理者,再到肩负人大代表使命的教育改革推动者,她始终以“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为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与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她就是盐都区人大代表、大冈小学副校长韩小云。

001.jpg

一、深耕课堂:以专业匠心淬炼教育品质

1998年,19岁的韩小云从盐城师范学院毕业,主动选择回到家乡大冈镇任教。初登讲台时,面对教室斑驳的墙壁和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她暗下决心:“要让语文课成为点亮乡村孩子人生的火种。”为了上好课,她总是挤出时间到中心校听课,向授课老师请教,两年写下6本学习心得体会。正是这份对教育的执着,让她在2000年调入大冈小学后迅速崭露头角,连续三次斩获市、区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逐渐形成“情境浸润、思维共生”的独特教学风格。  

作为盐城市语文学科教学能手,韩小云始终秉持“教学相长”理念。将自己的经验所得与学校其他老师分享,给予青年教师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如今他们大多都已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多名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市、区组织的优质课竞赛获奖。

002.jpg

二、勇担使命:用教育温度托起乡村未来

2013年,盐都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韩小云主动请缨赴薄弱校抬头小学支教,担任学校校长。抬头小学虽是一所完小,但全校只有90名学生,多数为留守儿童。16名教师中,45周岁以上的有11名。学生生源不足,教师激情减退,教学质量全镇倒数,家长有怨气,社会有怨言。为了让抬头小学真正抬头,她走访教师、学生、家长,突出加强理论学习和师德教育,重点改进绩效考核办法,按劳分配、优劳优酬,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缺少英语教师,她主动担负语文、英语两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发挥了榜样带头作用。渐渐的,学校校风越来越好,教风越来越正,学风越来越浓。  

这段经历让韩小云深刻意识到,乡村教育振兴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担任大冈小学副校长后,她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引入优质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挖掘乡土文化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大冈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让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

003.jpg

三、履职尽责:以代表担当绘就教育新图景

当选人大代表后,韩小云的视野从校园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经纬。她随身携带的履职笔记里,密密麻麻记录着走访所在选区收集的社情民意:留守儿童的营养午餐标准、乡村教师职称评定困境、校车安全运营机制……在区两会上,她提交的《关于加大农村学校硬件投入、优化农村学校师资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直指乡村教育痛点,推动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

作为教育领域的“代言人”,韩小云始终将履职重心放在教育公平上。2021年“双减”政策实施后,她深入调研农村课后服务现状,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托管模式,推动建立“四点半课堂”等平台,充分挖掘乡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一系列特色课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传承乡土文化,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挖掘学生的多元潜能。

从教27载,韩小云始终保持着教育者的纯粹初心。她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亲手书写的《师说》选段——“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案头摆放的《人大代表履职手册》则写满待办事项。

两种身份,一种情怀,这位乡村教育守望者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征程上书写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正如她在述职报告中所言:“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我将继续为每个农村孩子的梦想护航,让教育之光照亮更多家庭的希望。”(路秋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