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点,天还未亮,盐城市阜宁县沟墩镇匣东村稻虾养殖基地已是一片繁忙。十余名工人穿着防水裤,手持渔网,在泛着微光的池塘中默契配合。随着渔网一次次拉起,一只只活蹦乱跳的罗氏沼虾被捞起,迅速装入运输箱。这些虾当天就会被运往七一河水产交易市场,随后发往全国各地。这是匣东村虾农们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喜悦的时刻——罗氏沼虾丰收季正式拉开序幕。
匣东村的罗氏沼虾养殖以生态、高效著称。据养殖户陈春介绍,虾塘采用“菌藻共生”技术调节水质,通过投放有益菌和藻类,减少药物使用,实现绿色养殖。此外,每6到7亩虾塘配备一台增氧机,提高水体含氧量,确保虾群活力充沛。科学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虾的存活率,还让肉质更加紧实鲜美,深受市场青睐。
每年的1月份是虾苗投放期,经过5到6个月的生长,虾群陆续达到上市规格。按照生长程度不同,养殖户进行分批捕捞,收获期可持续两个月左右。目前,每亩虾塘平均产量达700斤,部分高产塘口甚至突破800斤。在运输环节,工人们会添加“海水晶”调节水质,既能杀菌,又能增强虾的活力,确保它们以最佳状态抵达市场。
虾产业的蓬勃离不开七一河水产交易市场的支撑。这个运营了13年的市场,如今日均交易量达12万斤,高峰期突破20万斤,成为辐射周边村镇的水产集散地。凌晨3点,市场内已经灯火通明,村民聚集在这里忙得热火朝天,挑虾、过秤、装箱、发货,每一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七一河水产市场挑虾,每天工作10个小时,收入120元,6个月下来每人能增收2万多元。”匣东村村民刘其虎笑着说。自从有了水产市场,他们从传统农民转变为水产交易市场的职工,也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收入更加稳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当前,匣东村积极探索致富新模式。通过七一河水产交易市场的带动,近200名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形成了从养殖、分拣到销售、冷冻保存的完整产业链。同时,村里还重点培育了3个家庭农场、2个合作社和8户50亩以上种植大户,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388亩,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益。此外,9户水产养殖大户专业从事罗氏沼虾及鲈鱼等水产品养殖,产品畅销全国。
沟墩镇匣东村党总支书记徐如军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推动虾产业向深加工领域延伸,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让乡村振兴在产业蓬勃发展中更具魅力。(江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