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射阳孙佐||鹤乡骄子卞毓方(散文)

盐城民生网
2025-01-13


鹤乡骄子卞毓方(散文)

               文/孙佐

      我与卞毓方是射中的高中同班同学,且同庚,都生于1944年。不同的是他家住县城,我家在农村,我们都生活在国家的困难时期。1961年一起考入射阳中学,分在高一(2)班。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性格内敛,在校园里整天与书打交道;而我好动,喜欢抛头露面,性格互补,成了挚友。作文是他的强项,老师讲评作文时,常常将他的习作作为范文,给我们同学传阅,我们欣赏了他的习作,心悦诚服,自愧不如。黄嘉仁老师教我班俄语,毓方对此兴趣盎然,有时竟然能与老师用俄语对话,我们甚感惊奇。他无论那个学科都很优秀,尤其“两语”学科更为显眼,每次考试,成绩在年级中遥遥领先。我们苦读三年后,参加了1964年的高考,他考中了,而我由于高考时心理紧张,发挥失常,成了落榜生。他和同班的周正国、王信石以及另一个班的穆文章同学一起进了北大校园。我羞于和同学老师见面,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教师,这一别就是一甲子。

       分别不久,他曾给我写过一封信。鼓励我说:“你的文化功底很好,考试时没有将你的真实成绩发挥出来,只要有信心,来年再考,一定会如愿以偿。”但由于我家境贫寒,顾虑重重,竟无礼地未予回信。

1.jpg

他的作品《岁月虹》问世,寄我一本,且签名称我为老兄,我隐隐地感到,毓方虽是北大骄子,人中豪杰,但他对我的感情一如既往。他的文采超群脱俗,渐渐地他的名气越来越响,最终闻名全国,有了“南余北卞"的美誉。比起他,我甚感渺小,有自卑感,依然不主动联系他。可谁知他为了找我联络感情,动了不少脑筋,终于在我们的同学里,与我县时任教育局局长的胡礼海取得联系,找到了我的信息,知道我在一所中学当教导主任,有了我的电话号码。一次,他因采访回家乡,拨打我的手机,约我下午五点到星禾湾大酒店221号房间见面。我感到受宠若惊,激动不已,提前两小时到达指定地点,服务员把我引进221号房间,他与我一见如故,我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一股暖流传遍全身。由于激动,我竟然不知从何说起,他打量我许久,还是他首先打开话匣子谈过去,话当今,展未来,家长里短,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从他身上看不出一丝一毫文学大家的子。当他得知我母亲活了92岁,才离开人世时,他竖起大拇指连声说:“高寿,高寿,不容易呀!”。


毓方的为人,还是那样率真。虽然我们身份不同,但自从我俩取得联系并接触后,并没有距离感,彼此都觉得开心愉悦。我为有这位学者型的全国著名大家,如今还一如既往地成为知己而倍感自豪。他见我这个已到耄耋之年的老同学还那么活跃、健谈,也甚感高兴。每次从京城回来都把我当着知己,不少事情他总是充分授权,叫我安排处理。记得一次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季云飞同学家的住址,组织了同学间的“拜访”活动。遥想当年,季云飞是我们班的小机灵鬼高考落榜后回到乡镇当了一名中学音乐教师,退休后还承包了生产队的28亩水稻田,儿子在外工作,农活都是他干。毓方带着礼物与我们几个同学七拐八拐地拐到云飞家,那时,刚好是水稻扬花的季节,稻谷芳香扑鼻,他急切地伙同我们到庄稼地走走看着金灿灿的稻谷,欣赏着生机勃勃的蔬菜果园,目睹着小桥流水,仿佛回到了人间仙境,世外桃园,羡慕不已。他见到果园里长着猕猴桃,调皮地对云飞说:“待猕猴桃成熟了,可不要忘记与我这个老同学分享胜利的果实”,他本是一句玩笑话,可云飞信以为真,猕猴桃成熟后,他果真首先精挑细选了一些桃子,用盒子包装好,请我帮他邮寄北京。毓方收到桃子后,既诧异,又欣喜,没想到自己一句玩笑话,云飞当真立即回复:“谢谢二位,来日方长"。我暗自发笑,这小小的猕猴桃,也能感动文豪啊我也从中体会到,同学之间只要情谊深,礼物不在贵重、有无,这也许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吧。


毓方记忆力特好,重情重义。就连在射中读书时,曾借布鞋给他参加百米赛跑的顾加友还牢牢记在心上。多次联系他,而加友婉言拒接待。后来毓方才得知加友母亲其实病得很重,卧床不起了,他实在不愿意将此消息告知别人,增添别人麻烦。但是毓方知道后,还是主动登门看望,顾加友同学激动不已。想到文革时曾被打击后又平反的薛宝财同学,千方百计找到他的电话,并约他同访母校射中。想到当年一块考进北大的高中同学周正国,曾当过河北省某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因病行动不便,无法履约很想找机会聚聚。想到同年上北大,后为贝宁共和国大使的王信石,可惜已经作古,至今还思念他。毓方不仅关注本班同学,而且也挂念其他班的同学。穆文章与他高中同届不同班,一起进北大,同一年毕业,毓方劝他留北京发展,因他政治经济专业,加之他家庭观念太重,执意要回老家工作,默默无闻,县委党校工作多年,认为他是大材小用加之夫妻分居两地也难团圆,命运多舛,上帝早早就接他而去,毓方一直叨念他。就与在射阳县委党校任教的穆文章的女儿取得联系,他要我陪他去海通镇乡下慰问穆文章的遗孀及子女,到她家慰问后,穆家子女执意安排他与我到饭店吃饭,毓方说什么也不同意,最终就在她家中吃了农家饭,泥螺、小鱼、小虾,以及用铁锅煮的菜饭和锅巴,吃得津津有味,喜笑颜开。


卞毓方的家乡情节很重,对母校也是一往情深。有一年,正逢母校八十周年校庆,他提前回故乡。在万人庆祝大会上,他即兴讲十多分钟,干脆利落,极其感人,掌声不断。尽管无发言稿,但射中崇骏老师根据他的录音整理,《母校是个大本营》这篇雅俗共赏的文章出炉了,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上发表,引起母校师生强烈的共鸣,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响。校庆第二天,即十月二日,他又突发奇想,托我把附近的班同学召集到千鹤湖宾馆,师出有名,理由是为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过“八十大寿生日”。按照他的说法:“母校八十我八十,母校九十我九十,母校百岁我亦百岁",与母校同寿。他风趣地解释说:“未满八十提前过,过了八十补了过”。大伙听了都赞成他的观点,乐得在场的同学心花怒放。接到电话的老同学都急匆匆地赶到千鹤湖宾馆,正好两桌人,就餐期间,毓方与同学们谈笑风生,气氛热烈他说:“难得相见尽白头"那天的午餐费都是毓方一个人主动付款的。欢乐的气氛整整续了三个小时。大家忘记了年龄、身份和地位,忘记了各自的衣着和形象,忘记了口袋里有无银两,只记得二十世纪六十年困难时期,我们是射中1964届高三(2)班的同学,我们有敬爱的老师纪锡生,黄嘉仁,杨豪等。在千鹤湖大酒店的活动结束后,母校崇骏老师为我们影,安排座位时,毓方不按常规出牌,无论说什么也不肯坐中间,执意站边上。从那以后我才知道中间是C”位,是领导或者重要嘉宾的位置。


自从毓方教会了我用智能手机,我们间的往来更加频繁顺畅。除非特殊情况,我们每天都互致问候,一有时间就拉家常。如今年年底他正忙于出三本书,去山东看望老学友,去云南采风等。我第一时间得知毓方有一本最新出版的《从私塾到北大》一书正式发行,我立即定了20册,将这些书籍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好友。据悉他的书十分畅销,发行的第一天下午,就签名销出去800多本。他的书一邮寄到我手里,我就仔细端详,书的封面“北大”二赏心悦,与他出版的《寻找大师》书的封面字体一样都很大气端庄,封面的字都是他自己书写的,很有厚重感。他不仅是文学,他的书法也非常灵动秀气,十分潇洒。我有了他的书,如获至宝,立即联系分发。我的朋友闻讯后,急不可待,第二天就登门取书阅读。我的孙子在大学读书,听到这事,特地要求我尽快邮寄给他,我不敢懈怠,第二天一早就用快递给他寄了过去。我的老伴,本次也十分热心,协助我联系发书,她自己也成了书迷,一有空就看,看了此书精神状态似乎较以前好多了。我们家人,人手一册,都成了的粉丝,欣赏着他的杰作,均赞叹不已林江东女士不愧为未名湖边诞生的文学界的精英,她独具慧眼看出卞毓方先生《从私塾到北大》一书中的主要精髓。她说,许多人的书,引导人追名逐利,而卞先生的书教人如何一步步求知上进,做一个谦恭有礼的君子。卞先生书中每一个片段没有直呼宣教,而是渗透在字里行间,让你慢慢咀嚼、理解醒悟、通透,从观念到自觉,成为真正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卞毓方的指导思想,文化理念被林江东抓住了。


卞毓方是我们鹤乡飞出去的金凤凰,他是学者的文学大师,不仅是我们同学、母校射中的自豪,而且也是我们射阳人的骄傲。如果你有机会阅读他新出版的《从私塾到北大》一书,你就知道卞毓方的求学之路多么不易,做人是多么的谦逊,他的思想境界是多么宽广。一定会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点评: 孙佐先生与我老家在同一个村,他是我的老师,我参加教育工作后自然也成了同事。虽然他的年龄比我大二十岁,但是我们没有代沟,我俩的关系甚密。他是我们兴桥镇乃至射阳县教育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由于他在教育上独树一帜,加之他多才多艺,文学和书画都颇有造诣,因而在我县教育界很有名气。他撰写的《鹤乡骄子卞毓方》虽没有华丽的词藻,选择的素材故事, 朴实无华,都是他与卞毓方在一起的经历,但很有看点。细细品味这篇文章,不难看出卞毓方这位文学大师是一位很容易接近,具有率真性格,重情重义,家乡情结很重的人,无论对同学也好,与他人也罢,都很坦诚而又热烈,在他身上看不出一丝一毫的文学大家的架子,不愧是人品和文品俱佳谦恭有礼的君子。文中不难看出作者与卞毓方先生虽然地位悬殊,但是相处融洽,关系密切,文章自始至终表达了对卞毓方先生由衷的敬意。从文章也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文笔娴熟流畅,具有厚实的文学功底,作品耐人寻味。

(点评者:王金贵,系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2.jpg

卞毓方简介:祖籍阜宁,后移居射阳。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语专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新闻系专业。社会活动家,教授,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文学硕士。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5年以来致力于散文创作。他的作品或如天马行空、大气游虹,或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其风格如黄钟大吕,熔神奇、瑰丽、嶙峋于一炉,长歌当啸,独树一帜,颇受读者喜爱。

4.jpg

作者简介:孙佐,江苏射阳人。1944年出生,1964年高中毕业于射阳中学。后从事教育工作,期间考取盐城教育学院,大专毕业。退休前任射阳县兴桥中学教导主任,退休后被兴桥镇中小学聘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喜欢舞文弄墨,热爱诗词书画。江苏省楹联协会会员,盐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得县组织的教师诗词征文一等奖,后收入诗集《公仆吟》一书中。经射中校友会推荐邀请,增加名额,扩写至55人,书名为《桃李芬芳 星光璀璨》,《在贫困中历炼 在逆境中坚挺》一文,均被编入《射中人》校刊中。书法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为国家慈善总局捐赠作品两幅。与书结缘,和书作伴。


编 辑:汤   静

审 核:张建忠、王金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