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大爱的医养践行者——记上海感恩护理院杨峰院长

盐城民生网
2025-08-13

在繁华的上海,有一位默默为医养事业奉献的引路人,他就是阜宁县在沪企业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上海感恩护理院的杨峰院长。他以非凡的勇气与担当,在医养结合的道路上开拓进取,不仅创办了深受赞誉的上海感恩护理院,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性的温暖与善良,成为行业内外有口皆碑的人物。

36601755058860_.pic.jpg

毅然创业,打造医养新家园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与医疗结合的需求日益凸显。杨峰院长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社会痛点,2019年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医养结合领域,决心创办一家真正为老年人和患者着想的护理院。


创办上海感恩护理院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从选址、筹备资金,到招聘专业医护人员、完善设施设备,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杨峰院长无数的心血。2020年初,护理院刚刚装修好准备开业,却遭遇新冠疫情的突袭。彼时各部门员工已就位,开业计划却被迫搁置,资金链瞬间承压。杨峰院长没有退缩,他带着团队四处奔走,一边对接合作伙伴争取投资,一边安抚员工稳定人心,硬是在困境中为护理院撑出了一条生路。


人才是护理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吸引优秀医护人员加入,杨峰院长亲自参与每一场招聘,从行业前景到团队氛围,从个人成长到社会责任,他用真诚与愿景打动了许多从业者。有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回忆:“当时杨院长说‘我们做的不是生意,是让老人有尊严地安享晚年’,这句话让我下定决心留下来。”


运营初期,由于知名度不高,入住的老人寥寥无几。杨峰院长便带着团队逐户走访周边社区,摆展台、做宣讲,把护理院的服务细节、设施优势一一讲给居民听。有一次在社区活动中,一位老人质疑“你们会不会像有些机构那样只收钱不办事”,杨峰院长当即邀请对方实地考察,并承诺“不满意随时可以离开,首月费用全额退还”。正是这份坦诚与底气,慢慢赢得了信任。如今,上海感恩护理院已实现基本满床,成为周边居民心中值得托付的“医养港湾”。


护理院坐落于宝山区宝安公路7弄8号,建筑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拥有标准床位350张,开放床位465张,环境宽敞舒适,设施一应俱全。作为一家医养结合的医保定点单位,感恩护理院将医疗照护、生活护理和康复促进完美融合为一体,依托上海丰富的医疗资源实行双向转诊服务。内科、外科、中医科、检验科、特检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个科室设置完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医疗服务。在这里,老人既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又能享受细致的生活照料,真正实现了“医养无缝衔接”。


36611755058869_.pic.jpg

人性化管理,营造温馨港湾

在杨峰院长的理念中,护理院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场所,更是患者和老人的温馨家园。因此,他始终坚持人性化管理,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不断优化服务细节,提升服务质量。


在医疗护理方面,杨峰院长组建了一支专业素质过硬、富有爱心的医护团队。他定下“三查三问”制度:查病情变化、查护理记录、查康复进展;问饮食偏好、问睡眠质量、问心理状态。医生们经验丰富,能精准判断老人的慢性疾病与突发状况;护士们24小时轮班值守,给瘫痪老人翻身、为失智老人喂饭、陪孤独老人聊天,早已是工作常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护理院会量身定制护理方案——为糖尿病老人搭配低糖餐食,为中风康复期老人设计阶梯式复健计划,为失能老人安排专人全天候照护,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治疗与关怀。


生活照料上的细节,更显杨峰院长的用心。房间布置摒弃了传统机构的冰冷感,暖黄色的墙面、防滑的木地板、可调节高度的衣柜,处处透着家的温馨。智能护理床能自动协助老人起身、翻身,减少褥疮风险;无障碍卫浴里的折叠座椅、恒温花洒,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轻松洗澡;床头的紧急呼叫装置连接着护士站,响应时间不超过3分钟。公共区域里,防滑地板搭配醒目的颜色标识,走廊扶手高度根据老人身高定制,连休息区的沙发都特意选了稍硬的款式,避免老人起身困难。


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多功能活动厅成了最热闹的地方。杨峰院长要求每月必须举办至少4场集体活动:生日会上,医护人员会带着家属一起为老人唱生日歌、切蛋糕;节日里,猜灯谜、包粽子、做灯笼等传统活动从不缺席;日常还有书法课、手工坊、健康讲座,甚至会邀请志愿者来表演节目。87岁的张奶奶说:“在这里每天都有事做,比在家还热闹,护士姑娘们比亲闺女还贴心。”


杨峰院长深知,患者的家属同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担忧。因此,护理院创新实施家属协作机制:定期举办护理技能培训,教家属如何给老人按摩、喂药、处理突发情况;建立专属健康档案云平台,家属通过手机就能查看老人的每日体温、用药记录、康复进度;每月设立“家属开放日”,让家属全程参与老人的护理流程,提出改进建议。有位在外地上班的王先生说:“以前总担心爸妈在机构里过得不好,现在每天能在手机上看到他们的动态,每周还能视频聊天,真是太放心了。”


在杨峰院长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引领下,上海感恩护理院赢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与赞誉。许多患者家属表示:“把老人送到感恩护理院,我们特别放心,这里的医护人员就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


36621755058876_.pic.jpg

情系桑梓,传递感恩力量

事业有成的杨峰院长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经常默默的帮助一些困境家庭。2024年中秋节,这个象征着团圆的日子里,杨峰院长回到江苏阜宁的老家,自掏腰包邀请村里50位70岁以上的老人共度佳节,不仅备了丰盛的宴席,还为每位老人准备了米、油、牛奶等节日礼品。


回到熟悉的村庄,看到老人们布满皱纹的笑脸,杨峰院长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他挨个儿给老人们打招呼,拉着82岁的王大爷问:“您的腿疾最近好点没?”握着独居的李奶奶的手说:“下次我带医生回来给您看看。”老人们也围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他小时候的趣事:“这孩子从小就懂事,放学总帮邻居挑水”“当年他出去创业,全村人都为他高兴”……院子里的笑声此起彼伏,像秋日的阳光一样温暖。


36631755058882_.pic.jpg

宴席上,杨峰院长亲自给老人们端菜、盛汤,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就把饭菜端到他们面前。他特意交代厨师:“菜要炖得烂一点,少放辣,适合老人胃口。”席间,他还请了村里的文艺队来表演,二胡独奏、淮剧清唱,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跟着节奏拍手。


分发礼品时,杨峰院长挨个送到老人手里,还细心地告诉大家:“牛奶记得每天喝一盒,油是纯菜籽油,炒菜香。”78岁的陈奶奶接过礼品,眼眶红了:“杨峰啊,你在外打拼不容易,还总想着我们,真是好孩子!”杨峰院长笑着说:“小时候您总给我塞糖吃,现在该我孝顺您了。”


杨峰院长表示:“我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乡的养育和父老乡亲的支持。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为家乡的老人们做点实事,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他还悄悄记下了村里几位特困老人的情况,计划下次回来时联系当地的医院,为他们做一次免费的体检。

这场中秋宴在家乡传成了佳话,村民们都说:“杨峰富了不忘本,是咱们村的骄傲。”而在杨峰院长看来,这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感恩不是挂在嘴边的词,是真真切切为身边人做些什么。”


杨峰院长,这位上海感恩护理院的掌舵人,以创办护理院为起点,用人性化管理为患者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又以情系桑梓的善举传递着感恩的力量。他在医养结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仅为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希望与温暖,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6641755058892_.pic.jpg

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上海感恩护理院将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优质的医养服务;而他所传递的爱与感恩,也将如同一颗颗种子,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史高群   孙平良   15895199788.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