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分式启思辨 异构课堂探新径
盐外与丰外初中数学组开展 《分式的基本性质》联合教研活动
教无涯,研不止。为探索高效课堂新路径,促进校际教学经验共享,4月1日下午,大丰外国语学校初二数学备课组全体成员来盐城市外国语学校进行校际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内容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校教师同台授课、共研共思、多维评课,在思维的碰撞中探寻教学最优解,探索高效课堂新模式。
01 同课异构亮风采
该校代表王斯佳老师在课堂一开始设疑引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先从分数基本性质入手,采用类比的方式引出分式基本性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同时注重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规范解题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
丰外代表韩启磊老师,寓教于乐,将课堂变成魔法教室,在教学过程中韩老师注重知识的前延后续和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合情地类比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展现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来龙去脉及章节整体架构。整节课在一个欢乐的氛围中进行,学生积极探索,踊跃发言,体现了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02 评课论道促成长
在两位老师展示后,两校分组展开教研,对两个课堂进行思考,提出优化建议。对于王老师的课堂建议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强化易错点教学,加深知识理解
针对分式基本性质中的限制条件等易错点,单独设置一个易错点讲解环节,收集学生平时练习中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集中展示和分析,让学生明白错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错题卡片,将涉及分式基本性质易错的题目整理上去,并写出正确的解法和错误反思,定期进行回顾复习,以此强化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优化时间管理,完善教学环节
在备课阶段,对每个教学环节所需时间进行更细致的预估,并标注出可以适当调整的时间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时间进度,灵活把控各环节的节奏。比如,在学生练习时,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快,可以适当加快讲解进度,为后面的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环节留出充裕时间;反之,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花费时间较多,则可以适当精简后面环节的内容,确保整堂课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对于韩老师的课堂建议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强化条件辨析 部分学生对“同乘同除整式≠0”的条件仅停留在记忆层面,练习中易忽略讨论分母变化或参数限制,导致解题逻辑不严谨。增设典型错例(如分式变形后分母为0的情况),通过小组纠错、举反例等活动,深化对“整式≠0”必要性的理解。
2.分层拓展训练 例题设计偏重基础变形,缺乏含参分式化简、分式条件求值等变式训练,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灵活性和规范性不足。 设计阶梯式例题组,从基础变形到含参分式、跨章节综合应用(如结合方程、函数),循序渐进提升应用能力,并注重步骤书写的规范性指导。
教泽共长,研路同行。此次联合教研打破校际壁垒,以“同课异构”为支点撬动思维共振,在风格迥异的课堂演绎中呈现出教学设计的多样性与生长性。两校教师通过深度研磨分式教学的底层逻辑,既清晰展现了类比迁移的教学智慧,又通过精准互评实现了经验共享与策略优化。
当严谨的思维训练遇上灵动的趣味课堂,当精研的教法革新对话求真的教研生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分式性质的知识建构,更是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多元路径。
期待两个校区继续深耕教研沃土,在更广阔的合作平台上奏响教育共富的和鸣之音,共同描绘“育人为本、素养为核”的新时代教育图景。 (图文:李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