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传淮韵 非遗谱新篇

快报民重复
2025-04-01

(陈莹)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幼儿文化自信,近日,建湖县幼儿园师生与家长走进建湖县淮剧团,开展“淮音沁童心 古韵谱新篇”非遗传承亲子活动。通过沉浸式观演、互动式体验与探究式学习,孩子们在传统戏曲的“活态课堂”中感受非遗魅力,幼儿园更以“五谷课程”为纽带,将淮剧文化系统化融入日常教学,让传统文化在童心中生根发芽。

非遗课堂:水袖翻飞间触摸文化脉搏

活动以一堂生动的“淮剧文化课”拉开序幕。淮剧团讲解员用童趣语言为孩子们讲述淮剧的百年历史,解析生、旦、净、丑的行当特色。随后,专业演员带来精彩展演:经典淮歌《声声慢·上春山》余音绕梁,水袖如云、台步生风的基本功展示令孩子们惊叹连连;女生身段表演《茉莉花》翩若惊鸿,男生探谷动作刚柔并济,毯功翻腾、把功铿锵的绝技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原来戏曲演员要练这么多本领!”一名幼儿瞪大眼睛发出感慨。

微信图片_20250401182424.png

寓教于乐:五谷课程解锁非遗密码

作为幼儿园“五谷课程”的实践延伸,活动特别设计戏曲主题探究环节。孩子们化身“小戏迷”,通过触摸戏服纹样、试戴髯口盔头、体验道具刀枪,感知传统工艺的精妙;在演员指导下,亲子共学“兰花指”“云手”等身段,稚嫩的唱腔与家长的笑声交织成趣。该园教师介绍:“我园一直致力于生成式‘五谷课程’的开展,此次将淮剧与课程深度融合,让孩子们在互动中理解戏曲艺术的独特语言。”一位家长边帮孩子整理水袖边感叹:“从课堂知识到亲身体验,孩子眼中的传统文化‘活’起来了!”

微信图片_20250401182429.png

文化传承:家校社共织非遗教育网

活动现场,孩子们通过“观、听、触、演”的多维体验,不仅解答了“丑角为何脸上有白色”“唱腔为何有高低”等课程疑问,更在幼小心灵中埋下文化认同的种子。园长表示:“我园以‘五谷课程’为根基,构建‘非遗+民俗+技艺’的特色教学体系,例如清明做青团、立夏斗蛋绘民俗等主题活动,此次淮剧研学则是课程实践的创新延伸。未来将持续联动社会资源,推动非遗传承从校园活动向课程教育深化。”

微信图片_20250401182433.png

此次淮剧探秘之旅,既是非遗传承的启蒙课堂,更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建湖县幼儿园将以“五谷课程”为支点,持续开发非遗主题研学、非遗工坊体验等特色活动,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滋养新时代幼苗的成长之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