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国药材之乡”——射阳县洋马镇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深耕全链融合、深化全域治理、深度全景呈现、深挖本土资源,锚定“跻身全市临海乡镇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奋斗目标,聚焦共富共美,赋能基层善治,打造菊花产业融合发展特色镇,干群同心,驷马追跑乡村振兴“加速度”,全力跑赢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该镇一是深耕全链融合,驱动菊花产业“新引擎”,着力突出科技赋能,依托“智慧菊花”系统,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种质资源库和智能化育苗中心,加快品种优选和技术升级,推进菊花种管数据集成化与可视化,建成菊花种植全过程追溯体系。突出品牌引领,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推广工厂化育苗300万株,建设有机菊花基地2000亩,全镇菊花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加快“洋马菊花”食药同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发布“洋马菊花”地方标准,力争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突出产业融合,聚焦“十里菊香”品牌建设,整合农业观光、研学教育、健康养生等多元业态,推进鹤乡菊海体验升级,高质量办好菊花产业发展会议、四分马系列活动,定期开展名中医问诊,多维度释放产业溢出效应。
二是深化全域治理,构筑共建共享“新格局”,推进更有质量的公共服务,依托全新升级的便民服务中心,优化资源整合与效能建设,打造“零距离、马上办”服务品牌,推动惠企便民政策精准落地,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推进更可持续的水产养殖,严格落实养殖主体报备责任制,强化出塘全过程监管,实行“一塘一档”动态管理,加大镇村干部包保督查责任落实,实现养殖、流通、上市全链条信息贯通,着力构建“源头可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障”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更具实效的治理体系,深入开展“镇村干部进网格”活动,构建信访矛盾“每日研判+每周会商”常态化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初信初访和积案攻坚,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进干群关系,凝聚发展合力。
三是深度全景呈现,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着力提升全域环境底色,以群众参与为核心,突出环境整治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全域实施“积分制”管理,健全完善宣传发动、典型示范、督查考核、资金引导“四项机制”,确保整治成效持续巩固、镇村面貌持久焕新。优化公共配套成色,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月底前申请竣工验收,15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建成,潭洋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实施,持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创塑美丽乡村靓色,积极打造新洋港特色风貌区,实施黄海社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精心打造郁金路中药文化主题街区,港中社区争创特色田园乡村,推动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线成景。
四是深挖本土资源,激活强村富民“新路径”,着力激活党建引领示范动能,发挥菊花产业集群支部引领作用,健全完善党建联农带农机制,重点打造贺东、药材产业共富示范带,构建中药材生产、加工、集散于一体的产业发展区,不断放大抓党建促振兴的“乘数效应”。聚力攻坚全链突破,放大“洋马菊花”品牌效应,重抓菊花、冬瓜、果蔬等优势农产品全产业延链补链,积极推进银宝菊花袋泡茶、百惠健康饮品和恩微冬瓜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生态。多措并举推动富民增收,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强村行动,集成运用村企联建、资产盘活、入股分红等方式,村均经营性收入突破90万元,百万强村占比过半,4个村(社区)实现债务清零,农民人均收入达4万元,全面构绘“产业兴、集体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沈艳秋 贾凡 冯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