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药材之乡”——射阳县洋马镇北邗村,有这样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军人大家庭。四代人中有十多人投身军旅,他们用热血和忠诚,书写着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其中,97岁的抗战老兵孙祥树,更是这个家庭荣耀的象……
7月27日,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电话采访了现居住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和仁新村的孙祥树老人。电话那头,老人虽已年近百岁,但精神矍铄,声音依旧洪亮。当话题转到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时,老人的声音中立刻充满了回忆与激昂。时光回溯到1945年3月,年仅16岁的孙祥树在当时的盐东县北邗乡(现洋马镇北邗村)毅然参军,成为独立团的一名小号兵。他所在的排有三十几人,分为三个班。那时,部队大部分时间在农村活动,作战方式类似打游击,常常在夜晚向敌人发起袭击。然而,当时的条件艰苦到难以想象。武器装备主要是“小米加步枪”,大多是“汉阳造”。战士们居住在老百姓家中,有时在地板上铺些稻草当床铺,没有稻草时就只能睡在泥地上。为了躲避敌人,常常一个晚上要转移好几个地方。有一次,伪军从盐东县城出来扫荡,部队与之在盐城展开了激烈战斗。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经过一番交锋,部队虽然缴获了几挺机枪和一些武器,但也有战士牺牲和挂彩。一排的战士大多成了伤兵,当时还是孩子的孙祥树看到这样惨烈的场景,胆战心惊。那时日军实行“三光政策”,在解放区烧杀抢掠,将房子和草堆都点燃,整个村庄沦为一片火海。后来,部队经过艰苦奋战,解放了南洋和北洋两个小地区,成功消灭了敌人。此后,孙祥树还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涟水战斗等大小战斗20多次。每一场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冲锋,都彰显着无畏的勇气。
回顾这段历史,老人感慨万千。他说,看到如今的生活,深感幸福。1966年8月,孙祥树转业到福建省三明市粮食局工作,退役时任副教导员,现已离休,享受副处级待遇。孙祥树老人老伴已去世,他与妻子生有两男两女,大家庭现在人数18人,他现与三女儿孙丽华一起生活。老人希望国家能够建设得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他也期望年轻人能投身于大好形势中,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让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孙祥树老人的经历只是孙氏大家庭爱国情怀的一个缩影,这个大家庭的其他成员同样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据孙祥树老人的堂侄孙孙银楼介绍,他们孙氏大家庭(四代)中,祖父辈兄弟四人,有三人参军报国。老大孙祥云的女婿陶林祥1963年参军,在部队中历经14年的磨炼,1977年转业在盐城工作,如今依旧健康健在。老二孙祥裕也是一名老兵,可惜参军后不久因病去世,他短暂的军旅生涯,同样饱含着对国家的热爱。老三孙祥余,1927年8月出生,1947年8月参军,任苏北盐东纵队供给科运输员。他跟随部队一路南征北战,1949年4月随部队二十九军八十七师二六一团追打国民党部队到福建省。在部队期间,他先后在守备三师、二十九军担任过排长、副连长、副科长、厂长、后勤部军需处副处长等职务。他还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解放福建等战斗,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兵。2012年9月,孙祥余老人在盐城因病去世,享年86岁。孙祥余老人的后人也以他为榜样,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女儿孙雅,1964年出生,1979年考入部队护士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陆军第九十五医院,从护士到护士长,她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奉献了近40年,2018年9月退休。女婿张铨,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在陆军第九十五医院麻醉科,从麻醉师成长为麻醉科主任医师,2021年退休。老人的儿子孙坚,1966年出生,1986年入伍,在陆军第93师通信修理所担任战士,1990年退役后,现在国网盐城供电公司工作。孙祥树在家排行老四。
不仅如此,孙祥树老人的嫡叔伯哥哥孙祥庚,四十年代初参军抗日战争后,也曾参加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后留在省委党校工作,1958年响应组织号召回家乡北邗村务农,1975年去世。孙祥庚的长孙孙银楼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他曾因见义勇为救人被表彰为射阳县第五届“最美射阳人”。孙祥庚的侄子孙彦财,1951年参军,曾参加抗美援朝。在那个冰天雪地的战场上,他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为保卫祖国的和平与安宁贡献力量。1954年退伍回乡后,他先后在村以及乡多种经营服务站工作,2007年去世。孙银楼的大姐夫成月楼,1979年参军,1984年退役后务农,虽然回归了田园生活,但军人的作风和精神始终伴随着他。
而在第四代中,孙银楼的侄儿孙梓清受长辈耳闻目染的影响,遗传了他们的“红色基因” 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保家卫国,并于2021年9月参军,现就读于宁波海警学院。他接过了家族的接力棒,继续在军旅生涯中追逐梦想,为国家的海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冯小雨 张建忠)